365asia  > 林业资讯  > 林业动态

转载《今日永丰》: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8-06-06


甜蜜事业带来甜美生活 

520日是世界蜜蜂日。鹿网乡前村上勒山自然村刘永生、袁娇英夫妇爱蜂惜蜂养殖中华蜜蜂,从事甜蜜事业有30多年。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林农加大扶持力度,利用林地资源,开发高效种植业,大规模栽植黄栀子,美了乡村又富农,带动刘永生夫妇拓展养蜂事业。黄栀子花开的时节,蜜蜂采蜜有了好去处。目前夫妇俩养蜂数量增至60箱,年产蜂蜜400斤以上,由于他们诚信经营,蜂蜜产品质量高,只要在微信发个信息,足不出户,货源供不应求,年纯收入3万元,周边前来学养蜂的村民络绎不绝。

(办公室)

蓝莓飘香

5月中旬,蓝莓熟了

"小小蓝莓甜又香,手上采来盒子装。若问蓝莓何处有,三坊乡格高山红......"高山红合作社飘扬起欢快的歌声合作社员工以歌唱方式迎接八方游客到来。

高山红合作社位于三坊乡下坊村,一座白墙粉黛的小楼房依山而建,掩映于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山水画。门前宽阔的场地停满了游客车辆前来观光采摘蓝莓游客络绎不绝歌声笑声在这里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党的政策就是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山到户,发放了林权证,林农权益有保障,管理有底气,我在自家的林地上种植上蓝莓。今年,有些品种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2600斤,每斤价格70元,山林成了聚宝盆。"合作社发起人胡怀松说出了掏心话。

俗话说,靠山吃山。林改以前,由于山林权属不明确,村民对于自己的山林都是一种消极状态,群众之间常引发山林纠纷,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青山变荒山。村民想靠山却不能吃山,守着一亩三分薄田苦心耕耘,山区的田,多数是冷水田,一年只栽一季稻,产量低,收成少,村民基本靠外出务工赚钱。

2016年,永丰列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积极稳妥推进林地流转全县办理集体林地林木流转93宗,流转林地面积0.96012万亩,流转金额:1747.77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一下子激发了乡村能人依靠山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许多人不但投资开发自己的林地,还投资承包别人的林地,成立了家庭农场、林业合作社走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为林业事来的发展带来了可喜变化。

林改改出了新天地,山有其名,树有其主,林农吃下了"定心丸"胡怀松把山林当田种,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在精心试种蓝莓尝到甜头后,他立足村山林确权到户后,村民外出打工多,部分农户缺少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林地经营效益低等情况,从村民手中流转承包了100余亩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引种栽植园蓝、顶峰、奥尼尔等蓝莓品种。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等市。因蓝莓具有多重保健价值,享有"水果中的皇后"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也稳定,县内以及吉安、赣州、南昌等地林农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带动林农种植蓝莓200余亩。目前,高山红合作社走上规模,建立了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贫困村民、留守妇女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漫步于蓝莓基地,蓝莓园绵延起伏,四周的彩旗招展,园区内碧绿的叶子下,一颗颗蓝莓晶莹剔。随手采摘下几颗蓝莓,甜蜜的果香沁人心脾,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世外桃源风光,体验采摘乐趣。

走进合作社的扶贫车间,几位员工正在为刚采摘的蓝莓进行分拣、盒装、标注邮送地址车间内一派忙碌。

合作社员工王淑秀兴奋地告诉我们,林改后,她家的林地承包给合作社,她是林地的主人也是合作社的员工,不用东奔西跑到外面去打工,在这里做工既可以赚取工钱又能照顾家庭,工资按结算,每天80元,仅蓝莓采摘期就能增收4000,年底还有入股分红。

喝一口醇厚的蓝莓酒,滋味甜丝丝的,大伙脸上乐开了花。胡怀松信心满满地说:"他正积极探索蓝莓酒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带动更多的乡亲到致富行列中来。"

"现采蓝莓一筐筐,车装船载到远方。今年又是丰收年,果农心里喜洋洋......"采摘蓝莓的员工边采摘边歌唱,歌声的翅膀越飞越高,山青了,水绿了,腰包鼓了,干劲足了,林改后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是永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近年来,永丰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林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流转蔚然成风,让昔日沉睡的山林焕发活力全县涌现出许多林业特色产业大户,造林大户。其中:林业专业大户9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21个,家庭林场15个,民营林场4个目前,全县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放活经营的改革任务,建立了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逐步实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办公室)

信息来源:365asia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asia管理员